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椿木營鄉(xiāng)民族中小學校園內(nèi),迎來了它的第二批支教隊伍。來自山東大學的“恩潤童心”支教隊,他們懷揣著熱情與希望,為孩子們帶來知識與渴望。7月29日,“恩潤童心”支教隊在學校內(nèi)成功舉行暑期支教開營儀式暨首日教學活動,為當?shù)丶s40名孩子開啟了為期13天的“文化浸潤,童心筑夢”之旅。
清晨七點半,支教隊8名成員在椿木營鄉(xiāng)政府前集合,在會議室與鄉(xiāng)政府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簡短的會議對接。鄉(xiāng)政府工作人員著重向大家強調(diào)了支教期間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了學生的人身安全、支教隊員自身安全以及教學內(nèi)容安全等內(nèi)容,為后續(xù)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體現(xiàn)了政府對教育公益事業(yè)的大力支持。
上午八點,開營儀式在民族中小學教室準時啟動。由支教隊隊長任嘉誠率先登臺,向在座的孩子們詳細的介紹了“恩潤童心”支教隊。隨后,隊員們依次進行自我介紹,結(jié)合自身專業(yè)背景,展示了即將帶來的豐富課程。在簡短的自我介紹后,隊長任嘉誠進一步詳細闡述了未來的支教計劃與安排。
開營介紹后,活動進入輕松愉快的破冰環(huán)節(jié)。在支教隊員的引導下,孩子們來到了操場。首場游戲是“名字接龍“,孩子們圍成圓圈 ,由第一名同學說出自己的名字跟喜好,第二位同學首先要重復第一位同學說過的內(nèi)容,隨后再向大家簡單地介紹自己,以此類推,直到最后一名同學。一開始,有些小朋友還有些羞澀,聲音小小的,但隨著游戲的進行,大家越來越投入,孩子們清脆的聲音在操場上回蕩,每個人的名字和喜好都深深印在了彼此的腦海里。這一簡單的小游戲為后續(xù)活動的順利開展筑牢了基礎。
緊接著的“大風吹”游戲?qū)夥胀葡蚋叱保?ldquo;大風吹”“吹什么”“吹戴眼鏡的同學!”指令員的話音剛落,符合條件的孩子們迅速站起來奔跑,只為在大圓圈中搶到一個位置,避免落單后接受“懲罰”。在此時,孩子與老師們的友誼已經(jīng)悄悄誕生,相信未來的支教生活會更加充滿活力與溫暖。
下午兩點半開始,支教隊將同學們分為大小兩個班級,由不同的老師上課。
在大班的教室里,由岳玉茹老師給大家講授《美食小記者》這門課,向同學們介紹恩施本地的美食,與同學們一起探討美食的烹飪方法及歷史。除此之外,她還結(jié)合自身所學專業(yè):新聞傳播專業(yè),教同學們?nèi)绾纬蔀橐幻?ldquo;美食小記者”,希望他們對父母或者朋友進行簡短的采訪,問問他們最喜歡哪道恩施的傳統(tǒng)美食,既讓同學們了解了本地美食的歷史,同時也學習了其他新的知識。
小班的孩子們在金源老師的引領下,上了一節(jié)別開生面的《探秘匠心民俗》文化探索課。課程開始,金老師利用“湖北非遺emoji猜猜樂”這一新穎的方式與同學們互動,孩子們通過猜測emoji背后的含義而了解非遺文化,吸引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在歡聲笑語中輕松拉近了與非遺文化的距離,讓非遺文化不再那么的“高大上”。
在課程中,金老師還巧妙運用多種方式向孩子們展示非遺文化,不僅包括圖片和視頻,還有實際動手操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們拿起畫筆,將在課堂上學到的非遺知識與內(nèi)容畫在畫紙之上。一幅幅圖畫展開,是孩子們對非遺文化最純真、最熾熱的理解。
山東大學“恩潤童心”支教隊在椿木營鄉(xiāng)成功開營,為40名孩子開啟兩周的文化之旅。首日活動嚴謹有序,破冰互動拉近距離。大班《美食小記者》融合鄉(xiāng)味與采訪,小班《探秘匠心民俗》以創(chuàng)新形式點燃非遺熱情。特色課程寓教于樂,在童心播撒求知與傳承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