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9日,室外溫度42℃。上午八點,團隊成員來到了到達橫水鎮(zhèn)橋東村,對七位修建紅旗渠的老人進行了采訪。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春生爺爺。在張春生爺爺?shù)睦钭訑偱,張爺爺?shù)次哽咽,抹著眼淚向問渠成員講述了那段苦難的歷史。
張春生爺爺同問渠成員講述修渠故事感動落淚 孫亞琪攝
“那時吃不飽,推著小車去鶴壁那里,走一二百里地,推兩三百斤紅薯片回來,才能填飽肚子。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現(xiàn)在我在家喝點稀飯,剩下了都不舍得倒掉。”“咱林州就是靠天吃飯,天不下雨,旱得地里的莊稼都死了,秋天就沒收成了。”“楊貴在林縣干得這些事,確實是救了林縣的急了。那時不會打機井,我們沒有水吃就去別的村找,哪里下點雨就在村中間修個池子,下雨流的水到里面,等它變清了就吃那水。天旱,糧食少。修好紅旗渠那幾年真是得到好處了,我們那個村,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地都能澆到。”
“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遙不可及的古詩詞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畫面,張爺爺?shù)脑捜缋棕灦钌钫鸷沉藛柷䦂F隊。歸家途中,團隊成員孫亞琪感慨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后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吃多少舀多少,農(nóng)民伯伯太不容易了。”老一輩人用血淚換來了如今國富民強的新時代,吾輩青年生逢其時,應當在紅旗渠精神的引領下,錘煉品格淬煉奮斗精神,接過時代的接力棒,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