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挖掘中原文化內涵,傳承紅色精神,河南工業(yè)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于2025年7月2日走進河南省博物館開展了一場以“追尋紅跡,筑夢中原”為主題的文化與紅色精神溯源之旅。
文化浸潤:文物中的歷史密碼在文化探尋的征程中,實踐團隊踏入靜謐而深邃的文物展廳。這里,每一件文物都是時光的使者,承載著千年文明的厚重記憶。在志愿者專業(yè)且飽含深情的引導講解下,隊員們的目光聚焦于 “青花云龍紋瓷碗” 等珍貴藏品。那蒼勁筆觸勾勒出的中華龍圖騰,似攜千鈞之力,磅礴氣勢撲面而來,精妙做工更是令人嘆為觀止。隊員們沉浸于瓷韻的流轉間,真切觸摸到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在技藝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造中不息的脈動,而這,也為探尋紅色精神埋下伏筆,指引著大家在歷史的長河中繼續(xù)溯源。

圖為志愿者在為隊員們講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中國青年網(wǎng)通訊員 李俊豪 攝
精神傳承:革命精神的時代回響視角一轉,團隊移步至“出彩中原”河南紅色文化陳列展館,隨著視線的推移,隊員們的腳步停留在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大事記”展板前。展板上通過詳細的文字和圖片,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一一呈現(xiàn)。隊員們在此認真的觀看,用心去感受紅軍第二十五軍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中,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yè)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英勇斗爭。每一個事件、每一次戰(zhàn)斗,都如同沉重的鼓點,敲擊著隊員們的心靈,使我們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是無數(shù)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圖為隊員們在觀看中國工農紅軍相關事跡。 中國青年網(wǎng)通訊員 鄭浩喆 攝
不遠處的“強渡汝河戰(zhàn)役”以其獨特的展示方式吸引了隊員們的注意。在觀看和討論下,結合展廳搭建的模擬場景,隊員們直觀的體會到戰(zhàn)場上肅殺緊張的氛圍,感受到了到強渡汝河戰(zhàn)役的艱難險阻以及戰(zhàn)士們克服重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在紅軍面前,汝河奔騰不息,卻阻擋不了紅軍前進的步伐。戰(zhàn)士們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成功強渡汝河,為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歷史事件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紅色精神的內涵,那就是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圖為隊員們在觀看“強渡汝河戰(zhàn)役”展廳搭建的模擬場景
最后,隊員們來到了“紅旗渠”的展示區(qū)域。紅旗渠的故事家喻戶曉,但當隊員們近距離觀看相關展示,深入了解其建設過程時,依然被深深地震撼了。在艱苦的條件下,林縣人民憑借雙手,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了人工天河——紅旗渠。這不僅僅是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它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圖為隊員們在對游客們進行紅色精神的調研
青春宣言:文化傳承的接力者實踐之旅的尾聲,團隊成員在文化陳列館前合影留念,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對于“追尋紅跡,筑夢中原”實踐團隊的隊員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禮和紅色精神的教育。他們在河南省博物館中,通過對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歷史的觀看和討論,追溯文化根源,感悟紅色精神。實踐團隊將以“豫見文脈,紅韻傳承”為旗幟,書寫新時代的文化傳承新篇章。

圖為實踐團隊集體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