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踏路有感
發(fā)布時間:2025-03-02 閱讀:
在寒假期間,我們以探尋紅色審計人物的根脈為主題在湖南省內各個城市進行了實地走訪,人物訪談,我們參觀了不少有代表性的紅色審計人物的故居,也參觀了湖南省審計廳,也同審計專業(yè)人員開展了單獨的采訪。在整個調研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也收獲了不少豐富的審計知識,對我們研究審計歷史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這次調研,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調研之前,小組成員根據分配到的人物,提前打電話聯系場館的管理人員,提前告知他們我們的參觀時間,避免白跑一趟。并且我們在前期準備時也從各個平臺,比如知網或者審計署網站提前了解了我們所負責的人物有關審計的事跡。因此調研的時候也比較有針對性。但是在調研時間的規(guī)劃上我們仍做的不夠到位,有的場館信息豐富,卻沒有留足足夠的時間。
由于我們研究的方向僅僅是審計方面,這個切入口算是比較小的,在很多人物有關的記錄中關于審計的事跡很少,很難發(fā)掘。這次的實地調研如預期一般,場館里所呈現的,大多都是一個人物最偉大,最精彩的事跡,而關于審計的小切口,在展板上幾乎沒有呈現出來。即使偶爾提到了財經方面,所提及的內容對于我們來說也是遠遠不夠的。好在除了展板,我們還有很多信息來源渠道。比如在講解員的提醒下,我們發(fā)現,人物回憶錄也是一個很好的了解手段,盡管沒有官方的語言,但是很多瑣事都會被記載進去。我們就在蕭克將軍的回憶錄中找到了他在審計事業(yè)方面的貢獻。很多紅色人物的故居都在山野里,而這些地方基本上都形成了小村莊,周圍有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而他們對于村莊里的英雄人物都比較了解。比如在我們參觀粟裕故居的時候,有一個叔叔一直跟在我們身后,看到我們的膜拜,他也為村里的英雄感到驕傲。他一遍一遍地踏入故居,一遍一遍地看著不斷有新的人來拜訪,一遍又一遍的回憶與懷念。同時,前來參觀的游客也是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同學們就采訪到了一位喜歡粟裕的軍迷叔叔。在故居參觀中,無論參觀者是白發(fā)老人,還是新一代的年輕人,所有人都懷揣著同一個信仰踏上了那些前輩們曾經走過的路。
通過這次調研,我不僅收獲了很多關于審計的知識,我們要傳承并弘揚革命時期清正廉潔,節(jié)儉不浪費的好品德,努力為人民服務,營造公平公正的審計環(huán)境。平衡審計環(huán)境,減輕人民負擔,營造良好的審計氛圍。
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當你真正來到了他們的故鄉(xiāng),體驗著他們曾經的風土人情,觸碰到那些在網上搜索不到的文字,你才會發(fā)現,這才是挖掘,這才是傳承。
作者:趙心怡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審計(天衡)2401
責編:周云
掃一掃 分享悅讀
社會實踐總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