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隊老師:陳明晶、洪寶華
學生負責人:邵楓茗
團隊成員:韓玉鴿、楊佳鈺、陸夢婷、何周學、孫晨楠、郭夢怡、岳思晨
婺州窯是我國的歷史名窯,是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于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把活態(tài)的非遺技藝傳承下去,把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和現(xiàn)代文明要素相結合,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鄉(xiāng)鎮(zhèn)煥然新生。2023年7月22日,信智學院“婺州尋瓷窯,科技守匠心” “非遺”深度文化實踐服務團奔赴金華市開展暑期實踐活動,針對婺州窯燒制技藝傳承及泉口村的文旅振興開展深度調研,旨在運用信息力量和科技賦能推動非遺傳承和鄉(xiāng)村振興。
7月22日,實踐團隊走訪了婺州窯博物館,博物館陳列分為古代婺州窯
瓷器的“探尋古跡”、婺州窯燒制技藝、當代婺州窯作品“古今對話”及婺州窯非遺體驗館幾大部分,在講解員章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對婺州窯所承載的匠心與文化進行了深入學習,了解到婺州窯的分布之廣、時間跨度之長和歷史贊譽之盛,在觀瞻之余體悟陶的渾厚和瓷的溫潤。
此外,實踐團隊還前往了章老師的制瓷工作室,就婺州窯的銷售困境進行了探討:我們了解發(fā)現(xiàn)當下確實存在客源面窄、瓷器脆弱易碎的特質暨安全運輸成為網(wǎng)絡銷售的一大難題,由此引發(fā)了實踐團隊的思索,如何利用自身的電商優(yōu)勢,推動婺州窯更有效便捷的運營管理,提升品牌效應,帶給消費者更沉浸式的體驗。
7月23日,實踐團隊奔赴陳新華婺州窯陶瓷藝術館,采訪了婺州窯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新華先生。在交流中實踐團隊感受到了婺州窯陶瓷的魅力,體悟到了作品背后的卓絕付出。
當實踐團隊問及直播帶貨的方式時,陳新華先生提到疫情期間也曾開展過類似途徑,由于收效甚微而感到力不從心,談到也曾通過網(wǎng)絡途徑努力擴大銷售,但由于年歲較大及制瓷事務繁忙,團隊整體缺乏網(wǎng)絡經營能力。
之后,實踐團隊來到工作室對面的制瓷工作間,親身感受制瓷環(huán)境的艱苦和制瓷過程的繁瑣,感悟到制瓷人對于傳承婺州窯的熱愛和決心。
7月24日,實踐團隊來到了瑯琊鎮(zhèn)泉口村,在電商基地負責人龍威的帶領下,參觀了青年創(chuàng)客中心、電商中心、婦女兒童服務驛站、村文化禮堂等場地、設施,親身體會美麗鄉(xiāng)村的建設成果。
此外,實踐團隊還來到了泉口村的文創(chuàng)基地,建筑古風古韻,一樓設文化禮堂和鐵店窯展陳館,二樓用于開展研學和婦女兒童活動。泉口村鐵店窯遺址是全國文保重點單位。展陳館內安置了上千件鐵店窯陶瓷作品,無與倫比的美貌驚艷了實踐團隊,讓大家深切感受到了鐵店窯陶瓷的美。
7月25日上午,實踐團隊深入調研鐵店窯,參觀了鐵店窯文化體驗工坊。在這里,村民自己拉起了七八人的制陶隊伍,在結束一天的忙碌,他們就會來這里鉆研制陶技藝,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泉口村村民對鐵店窯文化的深愛。
7月25日下午,在村制瓷傳承人的教導下,實踐團隊親身體驗制陶過程,領略到制陶背后的深厚工藝和精湛技藝。
4天的深度調研,令實踐團隊受益匪淺:非遺技術的傳承不僅依賴于傳承人的熱愛和人才的培養(yǎng),更需要打破困囿一地的困境,借用信息力量,讓更多人認識、了解非遺技藝,利用現(xiàn)代科技賦能,讓大眾不只是欣賞,更是能切身接觸到體驗到非遺文化在生活中的魅力。實踐團隊接下來將依托自身知識儲備,結合婺州窯產業(yè)和未來規(guī)劃,努力探索用科技賦能非遺傳承,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