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舉辦了昆蟲標本制作活動。本次活動作為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獲評成都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成都市教育局主辦的第三屆“蓉城智碳”環(huán)?破战逃齽(chuàng)新項目二等獎的系列活動之一,由生命學院研究生黨建委員會、研究生第二黨支部協(xié)辦。
20名熱愛自然、對昆蟲標本感興趣的學生報名參加了此次活動,其中包括3名外國留學生。在活動中,同學們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是親身參與者,能夠認真學習昆蟲標本制作知識,積極分享制作成果,全場氛圍熱烈。
活動前培訓
本次活動邀請了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技術系教授對活動參與人員進行集體培訓。其中,林昊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昆蟲習性、標本制作技巧,周鵬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昆蟲標本整姿標準和昆蟲標本保養(yǎng)方法。


昆蟲捕捉 活動中,同學們自由組成小組分別去往校園內(nèi)捕獲昆蟲,每位同學都配備了一個工具袋,包括手套、酒精、鑷子等。
這是一個刺激又有趣的環(huán)節(jié)!老師介紹了不同昆蟲群體的特點和抓捕技巧,例如利用昆蟲的覓食習性進行抓捕,或者運用昆蟲的光性趨性進行引誘捕捉。在校園實踐時,同學們對捕捉昆蟲熱情高漲,尤其是在捕捉蝴蝶幾次失敗后,耐心慢慢接近蝴蝶,最后成功捕捉。


標本制作 捕獲到昆蟲后,各組相繼回到活動室進行昆蟲標本制作。同學們觀摩了活動室已有的昆蟲標本,其中廖柏濤同學帶來了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制作的昆蟲標本。制作過程中,老師也同步耐心講解生物的相關知識,引得同學們對豐富的生物物種愈發(fā)感興趣,驚嘆于大自然對多彩生命的孕育。


頒獎環(huán)節(jié) 根據(jù)標本制作的完整度、美觀性進行等級評定,評選出了本次一二三等獎。其中廖柏濤同學憑借其制作的蝴蝶標本獲得本次活動的一等獎,登山杖一個,他表示“在本次活動中也學到不少昆蟲相關的新知識,并且會繼續(xù)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兩名二等獎同學和兩名三等獎同學分別獲得飛盤和草莓露營燈。所有參與活動的同學也都獲得了本次活動的昆蟲紀念徽章。
本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標本制作不僅是同學們對昆蟲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更是對自然之美的一次升華體驗。
標本留住了昆蟲的軀體,讓生物多樣性的魅力可以打破時間的桎梏得以長久保存,讓更多人認識自然之美、生物之美。
本次活動進一步激發(fā)了同學們對自然的熱愛,增進了同學們對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的理解。 未來,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將進一步助推校內(nèi)昆蟲博物館的建立,同學們制作的標本將在這里長期對外展出,讓更多校內(nèi)外公眾能夠走進昆蟲的世界,感受生物多樣性的魅力,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