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訊(通訊員肖云熙、劉雨鷺、鐘志清、張睿喆、方雨星)晨曦微露,7月11日清晨,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三灣長存,吉安永新”實踐隊再度集結,繼續(xù)“尋蹤紅色地標·賡續(xù)精神血脈”主題活動的第二日行程。
(圖為實踐隊伍抵達烈士陵園合影 肖云·熙攝)
烈士陵園祭忠魂 次日清晨,實踐隊員們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紀念堂內(nèi),隊員們在鐫刻著15744位烈士姓名的英名墻前肅立默哀,向長眠于此的革命者致以崇高敬意。在碑林區(qū),舒同題寫的“井岡山碑林”蒼勁有力,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讓隊員們駐足品讀;在雕塑園中,青銅塑像再現(xiàn)毛澤東、朱德、伍若蘭等革命者的英姿,給隊員們帶來極大的心靈震撼與精神洗禮。這份震撼與洗禮,已然化作心中不可磨滅的精神坐標,激勵著青年一代肩負起屬于這個時代的使命與擔當。
(圖為實踐隊伍抵達火炬廣場合影)
火炬廣場傳薪火 緊接著,隊員們來到南山火炬廣場。34米高的主火炬雕塑直指蒼穹,90支火炬組成的陣列象征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九十周年的光輝歷程。在廣場周邊,隊員們采集了紅豆杉的枝葉標本,作為本次生物思政課的鮮活教材。實踐隊員劉雅珺說道:“紅豆杉被譽為‘植物活化石’,它正如井岡山精神穿越時空而歷久彌新。”
(圖為實踐隊伍在火炬廣場宣誓)
午后,實踐隊在山間舉行簡短結營儀式。隊員們紛紛表示,此次井岡山之行不僅是一堂生動的革命歷史教育課,更是一場滌蕩靈魂的精神淬煉。大家將賡續(xù)這片紅土地上的井岡山精神,把“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內(nèi)核與“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品格轉化為攻堅克難的動力,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fā)展偉業(yè),以專業(yè)知識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在科技報國的征程上揮灑青春汗水,讓紅色基因在實踐中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作者:肖云熙、劉雨鷺、鐘志清、張睿喆、方雨星
來源: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